Illusion is truth: A modern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re of Buddhism based on Nagarjuna’s view of emptiness, falsehood and the middle way

一、引言:什么是真相?什么是虚妄?

我们从小被教育要追求“真相”,要分辨“对错”、追求“成功”、避免“失败”。我们学习如何赢过他人,如何比较、竞争、计算。然而,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是否曾经怀疑:我们追求的这一切是真实的吗?我们真的看见了“真相”吗?还是只是被一层层习气、语言、概念、执着所蒙蔽,看到了错误的幻象,却以为那就是真理?

佛教最核心的智慧之一,正是指出这一切“真相”的虚妄性——从现象到自我,从语言到逻辑,从经验到世界,一切我们认为“实在”的,其实只是暂时的、相对的、条件性的存在。而这,就是“空”的智慧。

在龙树菩萨的中观哲学中,“空、假、中”三个观念贯穿整体佛法的逻辑结构,也成为日后中国佛教特别是天台、华严等宗派的思想基础。而这三观念不仅是哲学推论,更是一种心灵实践,一种从虚妄回归真实、从分别走向圆融、从执着超越到自在的智慧之路。


二、空的真义:破除自性执,回归缘起智慧

龙树说:“众因缘生法,我说即是空。”——这是整部《中论》的核心。

空是什么?不是无,不是没有,而是“无自性”——一切法不是独立存在的,而是由种种条件构成。就像火的燃烧,依赖木柴、氧气、温度;就像人,不是孤立的我,而是五蕴和合、环境交织、因缘聚散的暂时结果。

这种观点不只是理论,而是对一切“执着”的根本破除。因为我们常把某个经验、某个概念、某个身份,当作“自我”的本质,当它受威胁时,我们就痛苦、愤怒、防卫。但当你明白这一切都是“因缘而生”,那你就能放下那个“一定要存在”的执念,从而得自由。

空不是虚无,而是让你从虚妄的执着中,看到真相的可能。

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。

这句话不是说世界不存在,而是说“你看到的并不是它的本来样子”。我们所执着的相,是妄想之相;当我们舍弃这些虚妄相,才能靠近佛所证的真实相。


三、假名之用:语言只是工具,不是实体

如果空是本体的观照,那么假名就是对现象的说明。

在龙树的思想中,假名(prajñapti)是指:一切我们所认知的名称、语言、概念、制度,都是“假设性的”存在。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毫无价值,而是说它们不是究竟的,不是不可动摇的。

例如,我们叫这个东西“桌子”,但“桌子”这个词,只是因为人类共同约定、在特定情境下给这组形状与用途的一个名称。它不是天生就是“桌子”,也没有一个“桌子”的永恒本质。

这一点很关键,因为很多人的痛苦都来自语言与名相的执着。例如,一个人被别人说了一句不好听的话,可能就情绪崩溃;但那句话,不过是一些声音与文字的组合罢了。

在天台宗的发展中,假名被进一步系统化,成为三观之一(空观、假观、中观)与三谛之一(空谛、假谛、中谛)。他们强调,虽然一切是空,但在现象上,我们仍需借假修真——透过假名的运用,引导众生走向智慧。

简单说:假名是指“相对的真理”,是方便,是工具,是通往真相的桥梁,而不是终点。


四、中道之超越:空亦不可执,破除语言的陷阱

当你理解“一切皆空”的时候,另一个陷阱马上出现了——你可能会执着“空”为实在。

龙树因此说:“若复见有空,诸佛所不化。”

空是用来破执的,不是新的执着。否则,你只是从“有”的牢笼跳进“空”的牢笼。

这时,中道的概念就出现了。中道(madhyamā pratipad),不是亚里士多德式的“居中折中”,而是一种彻底超越二元对立的智慧——既不执着有,也不执着无;既不肯定,也不否定;既不住空,也不住有。

这种超越性的中道,才是真正“言亡虑绝”的自由之境。

在《中论》中,龙树透过二重否定(否定之否定)来破除一切语言的系统。他指出,连空也是假名,因此“空亦空”,空本身也不能成为你依附的对象。

这种否定的否定,不是虚无,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开悟。正如《大乘起信论》所言:“以言遣言”,最终要达到“无言可遣”的境界。

这就是中道——不是两边的平衡,而是超越语言与对立的智慧。


五、二谛之分与合:从假入真,从世俗至圆融

龙树在《中论》中提出“二谛说”——世俗谛与第一义谛。

简单来说,世俗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、语言、道理,是可以被认知、讨论、比较的相对真理。而第一义谛,是超越一切语言与经验的实相,是空性所指向的无言的智慧。

这两个层次不是彼此对立的,而是递进的。你必须从世俗谛出发,透过语言与修行的引导,才能进入第一义谛的无语境界。

正如《中论》所说:

若不依俗谛,不得第一义;不得第一义,则不得涅槃。

这就像爬山,你必须踏在山路上(世俗谛),才能登上山巅(第一义谛)。但当你登上山顶之后,回头看你所走的每一步,都不曾离开真实。

于是,龙树又说:

涅槃与世间,无有少分别。

这不是说世间就是涅槃,而是说当你彻底理解空性之后,连分别“世间/涅槃”的心也不再生起,一切都圆融无碍,无一法可得,无一法不可得。

这种对二谛的双重理解——分而不离、离而不二,正是佛法智慧的关键。


六、从虚妄看见真相:心的转化

当你明白一切都是“虚妄”的时候,并不是你看破红尘、什么都不管,而是你的心开始真正“看见”。

你看到每一件事物都不再是你曾经以为的那样。你不再执着表面上的好坏对错、不再把自己的存在感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中、不再用比较来衡量价值。

你看着一幅画,不再只是比较哪一幅更“美”,而是看见它的独特与当下。

你听别人说话,不再只是在等着回应,而是完全地“听”进去。

你生活中的每一刻,从虚妄的幻象中觉醒过来,看见当下的真相,而这一切,不是别人给你的,不是课本教你的,而是你自己经过实修、观照、超越之后,自然呈现出来的觉性。

这种觉醒的力量,就是佛法真正的智慧。


七、结语:佛法不是学问,是自由之路

龙树的哲学,乍看之下像是哲学家的论理推演、文字游戏,但如果你深入地去读、去体验,就会发现他并不是要我们增加知识,而是要我们解脱。

他说“空”,是为了让你破执;他说“假名”,是为了让你明辨真相;他说“中道”,是为了让你超越两边,不再被语言与思想绑架。

而这一切,指向的只有一个方向——解脱。

当你开始不再执着于“有”、也不执着“空”,不再被“成功/失败”、“对/错”、“自我/他人”这些虚妄相所奴役,你就会发现,你其实早就站在涅槃的门前。

那时候,你会明白——涅槃不是一个地方,不是一个结果,而是你心真正安住的那一刻。

真相,一直都在,只是我们太忙于追逐虚妄,没有停下来看清它。


Each of us is a part of the world.
As more and more people awaken, the way the world works will change.

💡 If you want to see more people live out their true freedom, awaken, and break through limitations,
💖 We invite you to join us and let this force spread further!

📌 Scan the QR code/click the link to let love flow and create infinite possibilities👇

Thank you for being part of this revolution! 🌍✨

https://wise.com/pay/me/zijunl66

JunoLiu
JunoLiu
Articles: 59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English